站内搜索:
音乐史学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 :丁承运、田可文、 孙晓晖
相关博士点、硕士点名称: 音乐学、中国音乐史

本研究方向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长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处于长江中游的荆楚音乐文化,又是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的表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声就已非常有名,到了汉朝,楚声更是风靡一时,它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音乐历史上站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他的研究将全方位的关照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完整、清晰地呈现其音乐的历史沿革及流变。

近年来,本研究方向在以往的史学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其研究以湖北荆楚文化为中心,辐射巴蜀与吴越音乐文化。以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审视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

面向我省乃至长江相关各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该方向将切实拉通与其它人文科学的联系,努力开发我国音乐文化的资源,为我省乃至长江上下游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领域(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以及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状况。

本研究方向的显著特色在于,将长江传统音乐文化历史学研究与音乐文献学、音乐考古学、乐器学、琴学、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利用各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对音乐历史作全方位、立体性的综合研究。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起,该领域研究者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长期合作开展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与国内知名专家一道,以曾侯乙编钟的铭文研究成果揭开了中国音乐史上千年不解之谜,使先秦至两汉的音乐史断层有望接上端绪,在楚音乐文化史、湖北当代音乐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它成果如汉唐清商乐调研究、楚声研究、琴学研究、唐代音乐文献研究均处于国内外音乐学科前沿水平。

本研究方向拥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如:孟文涛、童忠良、丁承运、田可文、孙晓晖等。学术带头人丁承运的清商三调研究曾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又在古瑟调弦法及琴调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学术骨干孙晓晖博士学位论文《两唐书乐志研究》揭示了汉唐之际音乐传承的全过程。特别是“永嘉之乱”乐声南渡建康、荆州,对中国音乐南方音乐发展史上的影响有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中华书局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