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音乐声学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 :韩宝强、谷 杰
相关博士点、硕士点名称: 音乐学-音乐声学

本研究方向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出土古乐器研究、民族民间乐器研究、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研究、中国乐律学研究等,进行物理声学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其实用性较强。如在出土古乐器研究方面,通过音高的测量和频谱分析解释古代乐器的形态学的规律;在音律和谐的声学方面,侧重数理的声学分支,为音阶、调式、和谐理论提供物理学、数学依据。嗓音声学方面,针对发声器官的本能性和随意性活动方式,研究其能源、声源、共振、扩散结构要素;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不同唱法或风格研究提供科学。

随着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音乐学研究的观念、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音乐与科技联姻”、“融多学科研究于一炉”已逐步成为学术研究深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单纯建立在个人主观感觉基础上的音乐理论研究似乎越来越不能令音乐学者心悦诚服。因此,在诸如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形态学、乐器学和音乐心理学等研究领域,音乐声学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尤其是1978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与研究,在国内音乐学界创立了音乐与科技结合,多学科协作研究的成功范例,使音乐学诸领域的乐律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领域(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以及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状况

本研究方向的显著特色在于音乐学与物理声学研究的交缘,而侧重研究与音乐所运用的声音有关的各种物理现象。在国内音乐学界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长期以来,音乐声学研究一直是国内较薄弱的研究领域。主要原因是研究者的观念尚未从学科壁垒中解脱出来;音乐研究者受专业知识结构的局限,未能真正发挥物理声学对音乐研究的作用。加上音乐界在设施、设备条件的限制,以致一些研究者对有关研究望而却步。

我院有关研究起步于1985年。在乐器声学方面,以曾侯乙编钟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曾侯乙编钟的声学特性。2001年学院建立了音乐声学实验室。本方向郑荣达教授在第一届编钟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发表的论文《先秦双音编钟设计构想》是海内外音乐界有影响的音乐声学研究成果,具有国内一流的学术水准。学术带头人韩宝强多年来潜心于音乐声学研究方面,他的研究为音乐界提供了乐器规范的测量流程及技术指标和曾侯乙编钟高质量的测音数据,还开发出国内通用的音乐测量分析系统软件。 本研究方向的其它成果还涉及到对和声学的声学研究、室内建筑声学研究,这些都是今天音乐学术界具有领先和示范意义的课题。面向长江流域传统音乐研究,这些课题,既是我国传统音乐研究急需展开和开发课题,也是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课题。